《远航》
第二十二章
回顾疫情肆虐的三年,阴霾密布,恐惧万分。闫磊带领他的公益团队为保一方平安,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冲锋在抗疫防控的第一线,在故乡的大地上,大笔如椽书写了光辉灿烂的页张。对于每一位平凡的人,在大难临头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义不容辞的为他人着想,这样者们凝心聚力,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的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口碑。
恩格斯曾说:没有哪一个巨大的灾难,不是以历史和进步为补偿的。对于一个公益团队来讲,灾难往往会成为其成长的加速器,往往会成为其取得成就的重要途径。闫磊和他的公益团队正是因为在疫情肆虐、民族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让人们看到一个公益团队潜在的力量不容小觑。面对灾难,公益团队非但没有减员,庄里道德讲堂公益团队由原来的几百号人发展到一千多人,因灾难而不断壮大,公益人的奉献精神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只要人心所向,志愿的力量往往会超越刻意组织的力量。
面对日益大的公团,磊喜忧喜是愿务醒一时代,社会的需求达成共识;忧的是如此庞大的公益团队拿什么来支撑。对于一位纯粹的公益人来说,闫磊已拼完了自己全部的家底,内退的那点工资用到如此庞大的公益组织,那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没有经济支撑的公益组织让闫磊产生了困惑,如何生存让人难以想象,也成为闫磊昼思夜想的熬煎。一段时间讲堂停水断电,无法正常运转。道德讲堂公益协会是志愿者们的家,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片净土,是传统文化崇德向善的精神寄托之地。作为一家之主,公益组织的领头雁,闫磊深知公益路上的艰辛。且不说活动经费和其它开资,必须的水电费总该有所着落吧!为此,被现实捉弄得焦头烂额的闫磊一筹莫展,常常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几十年的心血,总不能付之东流。
正在闫磊百思不得其解之际,省上一家社会基金会找上门来,说是要利用庄里道德讲堂救助孤儿和残疾儿童。闫磊暗自欣喜,就像一个落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悬浮的木棍一样高兴,觉得此基金会和自己多年来的志趣吻合,助残帮贫一向是自己的夙愿。
于是,闫磊将自己投资三十多万的老讲堂无偿交给该基金会,让其使用。闫磊凭着自己在家乡的影响力,开始张罗、寻找需要救助的孤儿和残疾儿童,为他们送去福音。很快,凭借庄里道德讲堂公益协会在家乡的感召力,在闫磊热心跑前跑后的料理下,招募了一批需要救助的儿童。
然而,世事无常,人心叵测,正当闫磊为孩子们生有所依庆幸之时,却意外发现该基金会并非真心做慈善公益,而是利用庄道德讲堂公益协在当的影力和众认的口,想去南那些明真的企捐赠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当该基金会信誓旦旦的告诉闫磊所牟取的利益给闫磊一定的好处时,闫磊如梦初醒,勃然大怒,决绝的回道:不,我绝不挣这黑心钱!
是的,一位风风雨雨几十年的纯粹公益人,一位被授予“渭南标杆”“优秀共产党员”等诸荣的道德模范,一位一心一意为家乡老百姓谋福祉的闫会长,岂能与如此龌龊之辈同流合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该基金会的目的败露后,闫磊即刻制止了该基金会所谓的“慈善救助”,将恶果消灭在萌芽状态,还原了道德讲堂的清白。闫会长的一身正气,在当地传为佳话。
风有东西南北,人有形形色色。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当下,道德缺失是多么的可怕,精神世界的公益行动不可小觑,应当引起重视。庄里道德讲堂公益协会肩负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任,闫磊和他的公益团队无私奉献、筚路蓝缕的历程值得社会关注和支持。对闫磊而言,他一生追寻的心路就是公益之路。呕心沥血斥资三十多万创建的庄里道德讲堂;历时两年半,足迹遍布富平辖区八个镇一百二十多个村庄,总计行程两万多公里为辖区三百多位老兵免费拍摄赠送戎装照七百多张,义务制作老兵宣传纪录片六十余部,他开启的《戎光岁月》栏目组,自筹资金二十多万。圆梦老兵,红星闪耀,默默无闻,赓续红色基因,在富平乃至全国屈指可数,不为多见。
“纪念孔繁森诗歌文艺晚会”特邀佳宾
在”北京之声-纪念孔繁森诗歌文艺晚会”上致词
2023年4月13日,闫磊被“北京之声”特邀参加了“纪念孔繁森诗歌文艺晚会”。闫磊作为特邀嘉宾并讲话,三十年心路历程,作为孔繁森书记最后一任生活秘书,闫磊没有忘记老首长的淳淳教诲,至始至终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此次活动,闫磊还特邀了孔繁森书记的小女儿孔玲参加。同年7月1日,闫磊受邀参加了山东省民革青岛市委举办的“纪念孔繁森诗歌朗诵晚会”。回想起孔繁森书记葬礼上悬挂的那幅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似狮泉河水;
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磊常常流满面,泣不成声。三十多年,老首长那段:“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的话语,时常萦绕在闫磊的脑海。“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豪言壮志勖勉着退役后的闫磊,成为他在家乡公益路上矢志不渝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
三十后与丁德福将军重逢
闫磊是一位凡人,但他重感情,懂感恩。他珍惜人生的每一次遇见,从戎的岁月,时常在他平淡而不平凡的人生掀起波澜。两次纪念活动,让他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再次升华。大天界,人生的回眸让他焦虑的心难以平静,书记走,他多想寻回失去的月,过的流年以填补己内心空虚,为自己不够强大于是,同年9月11日,他再一次踏上了西去的列车,专程前往甘肃兰州市看望了在阿里一起工作战斗过的老首长丁德福将军,希望能在“活着的孔繁森”那里得到心灵的慰籍,命运的救赎,追忆人生的真谛。
那是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当丁德福政委又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昔日的班公柳苍老了许多,而狮泉河的风却温暖如故。久别后的重逢,首长和他记忆中稚嫩的士兵双双落泪,三十年前的一幕再次重演,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浮现在闫磊的眼前,那是孔书记和丁政委在深夜里谈工作,闫磊的眼眶有些潮湿。瞬间即逝的幻觉,眼前的丁政委已没了当年驰骋疆场的英姿飒爽,而是一位年近八旬的白发老人,闫磊也不是那个稚嫩少年。闫磊给首长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之后是紧紧地抱,一个泪纵横,个泣不成……
与丁德福将军合影
【作者】李谦增,笔名独立寒秋,陕西富平人,农民励志诗人,渭南市作协会员,富平县诗词楹联学会理事。
【诵读】陈妮,少儿口才培训师,主持人,富平县朗诵协会副主席,富县庄里道德讲堂公益协会理事,庄里道德讲堂公益形象大。富平县首农民工诗歌诵大赛一等,成功主持2018、2019中柿产业论暨富平柿艺术节。 内容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