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会甘于庸碌,打破常规的束缚是我神圣的权利。只要我能做到,就赐予我机会和挑战吧,安稳与舒适并不使我心驰神往。”
——阿尔贝特•施威茨尔
这段话好像是为闫磊量体裁衣缝制的衣裳,是针对闫磊讲的,而他似乎就是这个观念的践行者。
2022年10月17日,王璐老师以《石川河畔“播火者”》为题对富平县庄里道讲堂公益协会闫磊予以高度的评价和赞许,称其为:文明新风的“播火者”,你我身边的“活雷锋”。的确如此,闫磊从一位高原退役军人走到今天,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职业公益人,他的人生就像一个传奇,精彩的剧情注定他不平凡的人生和他历经磨难的公益之路,其中的五味杂陈难以言表。一个不甘庸碌的人,一个不知趋利而往的人,一个不会揆情审势的灵魂,而他却懂得度德量力、锲而不舍的奉献和追求。每遇人生的十字路口,他的抉择都让人感到诧异和感叹!
闫磊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人,他一点也不傻,凭他的思想品质和为人处世的能力,还有对这个世界乃至人性的深刻认知,他的情商和智商完全可以经营好自己的小家”,过上比大多数人都安稳富裕、幸福美满的生活,可他天生不是那种平庸无为之辈,就像富平县慈善协会刘智杰会长为《远航》作序中写到“此生只为慈善来”。他偏偏要突破自我,为社会为天下众生甘于奉献担当,他选择的是这世间最难走、最曲折、最艰辛的路。且这条路成为了他一生不可摒弃、笃定前行的事业。
为尽孝放弃仕途,我身边的第一人
1994年,闫磊在雪域高原阿里军分区狮泉河服役,他是时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拉萨市副市长、阿里军分区第一政委孔繁森的生活秘书,又是军分区政委丁德福的公务员,两位首长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对于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他,放弃了部队提干的会,理由很简单人的一句承诺。
闫磊幼小的时候被爷爷奶奶看护了几年,那段时期受爷爷奶奶的教诲颇深,他得知奶奶为了养育闫家儿女,主动放弃生育,一生没有自己的亲生骨肉。用闫磊奶奶当年告知闫磊爷爷的话说:“闫家已经有两个儿女,我从河南老家又带来了侄女,他们都是我的儿女,这三个孩子我会把他们当成我亲生的孩子一样养育。”从此,闫磊的奶奶放弃生育,自己没有要孩子,把闫家这三个孩子当成了这世上最亲近的人。闫磊从小就被奶奶这种博大的情怀感染、无私的精神感动。因此他常常在心中暗自告诉自己:奶奶为我们闫家奉献了自己,将来我长大了,绝不让奶奶的人生感到孤寂和悲凉。
1989年闫磊爷爷去世,奶奶茕茕孑立,人生孤单。1992年闫磊当兵走时,爷爷去世还不到三年,白发苍苍的奶奶望着孙儿闫磊不时地抹着眼泪暗自怀这亲之的离那的分舍那闫磊才15岁,他一边给奶奶擦拭泪水,一边安慰奶奶,婆孙俩都哭成了泪人。临别时闫磊给奶奶说:“奶奶您放心,您老了,总是感叹自己一生没有亲生儿女,怕以后没人照顾。有我,您就别担心以后的事了,等我当兵回来,我陪着您……”
奶奶听到闫磊此番话,一颗彷徨不定的心终于得到了安慰,哽咽着声音说:“去吧,去吧!到队伍上好好干,照顾好自己,奶奶等你回来……”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亲人的别离,这别离中更有送子从军的那一幕感动着上苍,那是人世间最难的割舍。
1995年,闫磊为了兑现给奶奶的承诺,不让空巢的奶奶失望,他毅然放弃部队的提干,解甲归田,陪伴奶奶安享晚年。从1995年一直到2016年,这21个春秋,闫磊和奶奶住在一起相依为伴,每日三餐无微不,在闫磊精心的照料下,他奶奶94岁安详离世。有句老话说得好:“世上没有养爷的孙子。”但是偏偏在闫磊这里,他做到了。直到今天,他的战友们提及很多战友在部队和地方事业干的风生水起,正处、副厅领导岗位的好几个,老战友们都为闫磊当时放弃部队的仕途而感到惋惜。然而闫磊却说:“不怕仕途末路,就怕养育之恩没报,名利失了可以再得,恩情未报,终生遗憾。”
2016年闫磊送走了他朝夕相处的奶奶,同年,他用奶奶的抚恤金加上募集借贷的30余万元,创建了富平庄里第一个民间道德大讲堂。
为爱情放弃下海,我认识的第一人
1999年,许多人下海经商,赚得盆盈钵满,而闫磊为了一份爱情誓言,放弃了海南下海的机。
事情是这样的,闫磊从部队回到地方,1997年认识心上人庞洁,不久两人就坠入爱河。那年,时运不济的他赶上了国家的政策被迫下岗,这也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失业的茫然和无奈。人生的路还很长,何去何从总得有个谋生的门路,于是他去了渭南普田技术学院学习烹饪,考取了三级厨师证,准备回乡办个小餐馆。就在这时,远在海南一个开设五星级酒店的亲戚听说闫磊失业在家,正准备给自己寻觅一个身边的秘书,这一切似乎都是给闫磊准备的,在部队一直为孔繁森和部队首长当秘书公务员的他有这方面的能力。如今这个岗位和机会貌似是上天有意安排、赐予闫磊的,但是闫磊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此刻的闫磊和庞洁两人已深陷爱河。
爱情,它不是月下的散步,也不是星下的思考,而是两颗心相碰所产生的火花。闫磊曾爱人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忠贞。此时已到1999年,女方庞洁家已开始催婚,多次向闫家人提出把两个娃的婚事订了,庞家因对闫磊这娃中意,也没有为难闫家父母,提出订婚只需五千元彩礼,意思到了就行。可这哪里是钱的问题,闫磊的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若是去了海南在贵亲的扶持下,再加上闫磊的品性和做事能力,难免会被海南哪边的女孩相中,闫磊这娃情面软,重感情,保不住会在海南哪边安家。因此,闫磊父母向闫磊表明自己的态度,父亲对闫磊说:“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去海南你表哥那里发展;二是留在庄里准备订婚大事。我们做父母的也不为难你,你自己的路自己选择。要选择去海南,这婚我们就不给你订了,万一你心变了这钱也就打了水漂,再说我们这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闫磊听了父母这般话一夜未眠,心里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怎么也想不出个两其美的办。一是自约定身的人,边是步入稀之的奶,那一都不能抛弃,为了自己的前途,要选择背叛爱情和亲情,这哪里是闫磊能干出来的事。第二天一大早,闫磊毅然决然地告诉父母,他说:“我已经想好了,我不去海南了,我要订婚……”
为文化放弃工作,我见过的第一人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红尘过往的每一天,所有人都在朝曦日暮里匆匆忙忙,奔波着自己的生计、打点着自己的前途。
闫磊自从1997年第一次被迫下岗至2010年,这十三年,闫磊的工作一波三折,经历了三次上岗下岗。当兵回来十六年,他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制改革的不断动荡,厌烦了这种召回淘汰、淘汰又召回的不定性工作,期间有太多的尴尬、难言之隐和无奈,与其这样漫无目的的虚度光阴,还不如自谋生路。闫磊深刻认知到这个社会乱象的根源问题之所在,他觉得这个社会急需要道德文化的传承者和建设者。然而,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当下,他放弃工作推广传统文化的这种行为,在众人眼里何尝不是一个“走火入魔的疯子”。
闫磊这些年陪伴奶奶,业余时间博览群书,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认知。为了能够让道德成为一种力量,让文明成为一种风尚,他必须学会放弃,才能实现更远大的人生目标。2010年7月,闫磊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措,在亲戚朋友的劝阻和家人的不情愿下,他冲破世俗观念的羁绊,毅然地向单位提交了内退申请。从此,闫磊全身心投入到公益慈善和传统文化的推广中,他忘记了自己能蹭几碗饭的量,只求奉献不求回报,开始负重前行。2010至2016年期间闫磊同跟随省各地的心人士办各类统文化坛十余,受益众万余。他的这行为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国人的骨髓,提高今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和归属感。
传统文化的缺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悲哀。就是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驱使他敢为人先,积极投入到文化建设的前沿。闫磊,他做到了。然而,许多作者都在笔下行走着自己的文字,甚至在花草艺苑中缠绵不休、吃喝玩耍中扬眉吐气,而不愿意书写那些真正实干默默奉献的人。我之所以写《远航》,也同样受到闫磊及其团队志愿者们的感召,从他们无私忘我的精神中看到了家乡“富庶太平”是因为有人在奉献,“怀德行远”是因为有人在担当。
为家庭放弃高管,我赞叹的第一人
2018年,闫磊的道德讲堂在庄里这个红色小镇办的声誉鹊起,爱人庞洁世事洞明贤惠朴实,一直是闫磊做公益的坚强后盾。自从2014年闫磊的父亲去世,闫磊从此就成了闫家七个女人中唯一的男人,他肩上的担子更沉了。那时闫磊要一边照顾卧床不起的奶奶,又要照顾患病的岳父,妻子和母亲帮助照顾家中两个年幼的女儿。2018年的冬天,闫磊岳父的旧疾突然加重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那里面一天的花费就高的吓人,为了治疗岳父的病,闫磊和爱人四处筹钱。对于本来经济就很窘迫的他们,妻子庞洁心里不由多了几分埋怨,妻子对闫磊说:“你看看现在家里需要钱的时候,你把钱都花在了公益事业上。你不听我的劝告,把家里的钱拿去建讲堂做公益,你不是帮助了那么多人吗?我就看现在谁来帮!”
闫磊望着妻子庞洁,低着头一句话也没有说……
人自有天,好在医告知两次危通知书的父,竟然奇迹般的转危为安,闫磊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安稳了许多。
在医院陪护期间,闫磊接到深圳表姐打过来的电话,说是想让闫磊去北京发展,负责他们深圳公司驻北京的高层接待工作,年薪二十到三十万,另外年终奖十余万。闫磊挂了电话,就把此事跟爱人庞洁、岳父岳母和母亲说了,家里的老人都同意闫磊去北京发展,唯独爱人庞洁恋恋不舍地说:“你的事,还是你做主吧!你也四十多岁的人了,前面失去的就不说了,这次我也不能拖你的后腿……”话说着,爱人庞洁转身回到了内屋关上了门……
闫磊从妻子的行为中似乎看到了什么,心里自然明白,是啊!奶奶和父亲走了,家中八口人只有自己和岳父是男人,岳父重病缠身,还在医院要人照顾,这个候自己若去北京,一人将无依靠。闫磊前想后,着娇弱的子,再看看位年事已高母亲,还有在上高中的妹和刚刚走进幼儿园的两个女儿,心里说不出是啥滋味。他对爱人庞洁说:“你容我想想,我答应表姐一个礼拜后给她回复,你让我好好想想……”
没等到一个礼拜,表姐先打来电话询问此事。闫磊似乎早已有了决定,三言两语委婉回绝了这年薪四五十万的工作。挂了电话,闫磊第一时间拨通了妻子的电话,他说:“我回绝了表姐的好意,决定不去北京了。”
妻子听后故装镇定地说:“你真不去了?”
“是的,不去了,家里这情况,上有老,下有小,我走了,你一个不行的……”
话音刚落,妻子庞洁已在电话那头哭成了泪人。
据我知,闫磊为公益倾其所确实为真,前纪实文学《航》在“大美平”平台播出久,我作为《远》的作者,闫磊和妻子庞洁驱车三十里从庄里镇来曹乡看我,闫磊对我说:“妻子庞洁听了《远航》非常感动,一定要前来拜见李老师。也顺便让她诉诉这些年来所受的委屈……”
对于他们夫妻的到来我很高兴。那天,闫磊背着妻子对我说,他一会去趟退役老兵南志秀老人家,顺便给南老送去之前给他拍摄制作的戎装照片。当着我的面,妻子不好意思数落他。
闫磊故意回避,他去了南老家。
以前在庄里道德讲堂公益协会见过庞洁几次,彼此虽然认识,但像今天这样近距离的聊天,我还是觉得有点尴尬。好在庞洁女士并不拘束很快我们就融入到了话题。
对于闫磊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妻子庞洁没有怨言她一直默默地支持闫磊。但对于磊有些做法庞洁还是颇意见的。
当洁讲到闫磊为《戎光岁月》目组的实施、为置办采访器材和动经费把自家的抵押贷款变卖时,洁哭了。她说:“我也是独生女,从小到大受父母的疼爱,从来都不知道缺钱花是啥滋味。他这个人,咋说呢?本质上没有错,自己捉襟见肘的,还总看着别人可怜,为了推广公益,有时不顾一切。家里的新车做了抵押贷款,至今我还瞒着我妈,车是我父亲和婆婆两家合力在2020年买的,我爸妈就觉得这些年闫磊把他们照顾的好,就想着也没有啥给我们留下,看别人都开车,所以决定给闫磊也买个车。天冷了闫磊可以接送孩子上学,有时间了也可以带他们出去游玩。说实话,新车买回来,父母倒是没有坐过几次,他整天开着车拉着志愿者到处跑,说是给老兵拍摄戎装照。就这样,新买回来一年多就跑了万多公里,这路几乎都是用于的公益事业。当我想起他把家的新车抵押贷款卖的事,我就觉对不起父母,心里到难受极了……”
对于庞洁的委屈和哭诉,我又能说些什么呢?我也是闫磊《戎光岁月》栏目组的成员,负责老兵的文案编写,回想起那一年多采访老兵的日子,十余人的团队,大家都一条心,一股劲,一口气为富平辖区200多位80岁以上的老兵圆了戎装梦。闫磊在车上经常给我们说:“物虽有价,但物的价值要用到正确的事情上才有其价值存在的意义,我们富平县是全国双拥模范县,我们又是退役军人,我们有义务为那些曾经为国家做出牺牲贡献的老兵做一些事情。当年因为那个时代的原因,很多老兵都没有留下部队时期的影像,如今技发达了,我们可以圆梦这些老英雄再穿上军装,在党旗国旗下敬一个军礼。此举即以圆梦老兵,还可以给少年宣讲老兵们的雄事迹,这个活的意义非同寻常”闫磊说干就干,他抵押贷款变卖新的钱支撑着栏目组有的开销,历时一年完成了“圆梦老兵,星闪耀”这项关爱役老兵的公益活动。期间,我是亲历感受到了志愿者做事的不易和闫磊公益之路的艰辛。
为公益放弃安稳,我敬佩的第一人
2022年9月,单位再次高薪召回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没能拉住他的心,做纯粹的公益人,闫磊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妻子庞洁哀求道:“现在家中两个孩子各个方面都需要这份安稳的工作来保,你还是别搞那些花钱不讨好的事了,你看看你这些年把家里的积蓄全部用在公益事业上,有谁支持你?又有谁认可?他们都是在利用你已。”而闫磊根本听妻子这番话,毅决定放弃最后这次单召回的机会。他说:我要是去上班了,庄道德讲堂几百志愿者怎办?我当年放弃工作就为了咱自己的家乡有样一群人在做文明建设事,咱是为家乡做事,也是为自己做事。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有个公益组织,和一帮有情怀的志愿者能在政府人民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冲出去……”
单位的朋友也奉劝闫磊要抓住这次召回的机会,同事们也劝说闫磊回单位上班,他们说:“你上班不影响你搞公益,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一样做啊!”闫磊则回应同事们说:“公益不是用来调味生活和消遣的,公益是一项需要全心全意投入不求回报的神圣事业。’这项事业利国利民,因为这‘国’中有我的‘家’,所以利国就是利家。这‘民’中有我有你、还有我们的‘亲人’。所以做公益不仅仅是为社会为别人服务,同时做公益受益的也是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若是把公益当成娱乐消遣,当成打发时间的事,我则不认可,公益之路就是强国复兴之路,绝不可戏论和轻率。”
实,闫磊心中明白,他是回单位上班了,庄里道讲堂也就无人在支撑这面大旗了,志愿者们也只能做鸟兽散。因为他知道,世间人心和认知还没有改善矫正之前,是很少会有人用自己的时间和血汗钱来铺垫这条看不到尽头的路。闫磊心里清楚,自己一旦上班,根本没有时间再去扛举家乡文明实践的这面大旗。为了家乡的公益事业,闫磊他必须要放弃,必须牺牲自己,如此才能让“家乡文明建设”的大旗屹立不倒。
的,在我对闫磊的了解中,每逢年过节,他奶奶家、母家、岳父家、自己,四个家庭的年夜饭是闫磊采购回来主厨烹。平日里,奶奶家中的有事,自己家中的重要,父母家中的大小事,岳家中关键事,无论什么时,闫磊不在公益的路上,在一个好孙子、好儿子、好夫、好女婿、好师友的路上。我甚至不知道,闫磊哪里来的那些精力去照顾这么多人,而且面面俱到。想想今天有些人,连自己父母都不赡养,这和闫磊这样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杯水车薪的退休金去支撑家乡文化建设的人来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闫磊的故事,我只是写了他的冰山一角,他所做的那些事,绝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完成的事,他的情怀和他无我的奉献精神,带动影响着平庄里无数志愿者。他这些年来,为家乡的文明建设付出的心血、时间、金钱……我不敢说能感动中,至少他感动了我和千百个志者。他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神,影响带动了身边无人投身到家乡文明实践
每每想起闫磊,我不知道他还有什么能放弃的?他为了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养育他的人,他放弃了自己本应拥有的一切。从闫磊的五次放弃中,让我看到了黎明的曙光,看到了人性中闪耀的光芒,同时也看到了民族的崛起正是由无数像闫磊这样的人用放弃和担当而铸就。这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勇士,他们赤着脚逆行在风雪中,那一步步带血的足印,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复兴正是有人负重前行。他们没有倒下,是因为心中的信念;他们还活着,是因为世间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
最后,我想用自己曾为闫磊写的一首诗歌《扑火的蛾》,给这篇文章做个结尾:
刚刚生成羽翼
你学会了飞
那扑闪的翅膀,搏击在生的空间
蓝天白云曾是你追逐的梦想
树木森林曾是你栖息的地方
屋檐下的蜗居
那可是别人的家
潮湿的角落
你无数次逃离了蜘蛛撒下的网
用毕生的睿智
经营着生的不易,活的艰难
磕算着来日的生计
抽丝剥茧,化成蝶
不是红尘里每个生命都能做得到
那天修成正果
把所的本领炫耀在世人的眼前
有些人鄙视,有些人嫉妒
有些人甚至不屑一顾……
世间只有白昼那该多好
可是,黑夜终须要来
那一束捕杀的火光
燃得正旺
竟然值得你奋不顾身
啊!生命的意义
原是一只扑火的蛾……
作者诵读简介
【作者】李谦增,笔名独立寒秋,陕西富平人,农民励志诗人,渭南市作协会员,富平县诗词楹联学会理事。
【诵读】陈妮,少儿口才培训师,主持人,富平县朗诵协会副主席,富平县庄里道德讲堂公益协会理,庄里道德讲堂公益形象大使。富平县首届农民工诗歌朗诵大赛一等奖,成功主持2018、2019中国柿产业论坛暨富平柿子艺术节。 内容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