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公益网 公益资讯 湿垃圾变身后供不应求,垃圾厂转型底气是认真的上海人给的

湿垃圾变身后供不应求,垃圾厂转型底气是认真的上海人给的

老港生态环保基地的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二期厂房内,生产运行主管倪宇晟抓起几根虫干投入观赏鱼缸。现代化的黑水虻工厂与其一墙之隔,产能开足,一天可消纳50吨湿垃圾。

湿垃圾养大的黑水虻鲜虫及其干粉制品是抢手的水产养殖饲料。最近正是淡水鱼养殖旺季,黑水虻鲜虫每吨可卖三四千元甚至更高,还供不应求。有合作社专程电话来问,倪宇晟只能说声抱歉:“等扩大产能再合作。”

老港基地近日传出喜讯,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三期正步推进,今年有望试运行。一二三期开足马力,每天可将4500吨湿垃圾转化为用来发电的沼气,或者肥料、水产饲料等。

湿垃圾变身后供不应求,垃圾厂转型底气是认真的上海人给的插图

投喂的虫干很快被鱼吞食。 陈玺撼摄

湿垃圾变身后供不应求,垃圾厂转型底气是认真的上海人给的插图1

黑水虻工厂及产品。 陈玺撼摄

湿垃圾变身后供不应求,垃圾厂转型底气是认真的上海人给的插图2

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项目(三期)效果图。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数据显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至今,上海湿垃圾日分出量基本稳定在8000吨至1.1万吨。三期项目上马后,上海每天产生的四到五成湿垃圾将在老港变废为宝,美好前景让末端处置单位有了扩大产能和创新的底气。

追根溯源,这份底气是每一位坚持做好垃圾分类的市民给的。今年前5个月,上海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分出量为7627吨/日、2.1吨/日、9111吨/日,干垃圾清运量为17060吨/日。与2019年6月相比,“三增一减”效果显著,湿垃圾增加70%、干垃圾减少17%。

“没有越来越好的源头分类,资源化利用将处处受阻。”倪宇晟表示,在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上,各方多次尝试,但不少项目难以持久,主要原因在于附加值不高、难以覆盖成本,而高附加值出路要求湿垃圾有稳定的处置量及纯净度。

将时钟拨回七八年前,上海湿垃圾厂工艺以高温好氧堆肥处理为主,主要产品为餐厨有机废弃物制备土壤调理剂,由于源头分类不理想,进厂湿垃圾质量不稳定,垃圾厂经常“吃不饱”“吃不好”。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后,这些湿垃圾厂逐渐“吃饱”“吃好”,但受到生产资质门槛较高、湿垃圾来源复杂、成品质量稳定性难保证、生产成本高等因素限制,土壤调理剂的市场竞争力较弱。

厌氧发酵处理工艺随即成为湿垃圾处置的转型方向,老港基地内的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项目一期、二期应运而生,去年,平均每天有2000多吨湿垃圾在这里变为沼气,全年转化为5800多万度电“反哺”上海市民。

目前,上海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集中设施已从五年前的4座增至9座,处置能力由1030吨/日提升至6380吨/日,厌氧发酵处理工艺成为主流,还有7座在推进建设,全部投产后,上海日均可“消化”1万多吨湿垃圾。

正在建设的崇湿垃圾资源化处置利用中心项目,日均湿垃圾处置规模达360吨。 湿垃圾变身后供不应求,垃圾厂转型底气是认真的上海人给的插图3内容举报

  • 海报
湿垃圾变身后供不应求,垃圾厂转型底气是认真的上海人给的插图4
湿垃圾变身后供不应求,垃圾厂转型底气是认真的上海人给的插图6
海报图正在生成中...
协会声明:本文转自官方媒体或协会发布(除网友投稿)。本文链接:https://www.fpgynews.com/1914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