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成今天这样,我再说自己一点天赋没有,反而是有点找抽型的了。”他在最近的采访中说。
在很多观众看来,陈思诚的天赋在于对商业、市场的敏锐度。
但陈思诚有另一种理解。他的新作《解密》是关于天才的故事。有记者问他,怎么定义天才,他说:“天才就是更接近这个世界的真相和本质的人。”
他曾经谈到,一切跟艺术相关的东西都需要天赋,天赋“不可名状”,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陈思诚或许有某些天赋,但他不是艺术家。
01 商人,产品经理
陈思诚成为演员的经历,符合很多人对聪明的想象。
据陈思诚自述,在艺校报名现场,老师主动搭话,告诉他:“你条件挺好的,可以集训一下。”陈思诚和另外两位考生被选去参加了集训。他被认为是众多报名者中,形象气质最符合“苗子”的考生之一。
后来,陈思诚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上了谢晋表演艺校。五年后,他又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
陈思诚从初中就开始写歌。在谢晋表演艺校的时候,他写了《岁月的风铃》,后来代表中戏参加全国大学生原创歌曲大赛,拿了奖,被华纳唱片公司看上,找他签了约。
这份聪明,也体现在了他后来的导演生涯中。
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获得成功之后,陈思诚又拍了同名电影。电影采用“真爱至上”式的故事串烧模式,主演包括梁家辉、刘嘉玲、佟丽娅、刘昊然、欧阳娜娜,内容既有初恋也有黄昏恋,选在情人节上映。
尽管口碑不高,但集齐多种卖座元素的《北京爱情故事》,上映当天票房破亿,最终票房超4亿,打破了两项记录。
对于这样的市场成绩,陈思诚并不意外。“对于商业的认知和嗅觉,我骨子里就有,我摘不掉。”他曾在采访中说。
再次以《唐人街探案》导演的身份出现时,陈思诚对市场的嗅觉已经更加敏锐。
他用喜剧包装这部内核并不轻松的悬疑电影,并坦诚地说是出于商业考量,王宝强则夸他是天才,抓住了市场的类型空缺;他还把故事发生地设置在泰国唐人街,巧妙规避了题材方面的限制。
这个时候,他就有把《唐人街探案》做成系列的打算。2016年,正是影视圈IP元年,那一年的票房榜前十里,六部都依托IP,而陈思诚决定打造自己的新IP。
他成功了。三部《唐人街探案》,口碑一部比一部低,票房一部比一部高,陈思诚成为首位票房破百亿的导演,即便是现在,在导演票房排行榜上,他也仅次于徐克和张艺谋。
没有当导演的时候,陈思诚以监制的身份扶持新人导演。
他把翻拍电影《误杀》做成了票房体量10亿+的IP,又用类似的思路,炮制了《消失的她》,票房达到35亿。
陈思诚曾说内地导演作品中有太强烈的个人感受,可能会取得票房成功,但缺少可复制性。如今,他发展出了一套可复制的方法论,东南亚、猎奇、社会话题、情绪输出。
很多观众评价陈思诚是“精明的商人”。后来,这个词被“产品经理”替代。“陈思诚”逐渐成为一种类型、一个形容词。
他的电影不是艺术。他精准地把握着市场的喜好,敏锐地察觉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阶级问题、女性互助,他都有涉猎,但通常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用大尺度的猎奇画面给观众留下情绪的出口。又是一个票房十亿。
02 大师,艺术家
恐怕陈思诚本人并不认可这样的评价。
他热爱艺术,起码看起来很热爱艺术。陈思诚的办公室里,有黑泽明和诺兰的签名海报、诗人顾城的手稿,还有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签名照。
陈思诚在中学就读完了托尔斯泰的名作,“我去年拍下了托尔斯泰先生的签名照片,看到他的目光,就想到我年少的懵懂,以及他的作品对我创作的熏陶与滋养。”。
他还看了很多电影,影迷是陈思诚的另一个身份。有观众说,《唐人街探案》有很多前辈的影子时,他回应道:“我是一个影迷型导演,之前看过的经典作品必然对我有影响。但我没有刻意去模仿谁,或是向谁致敬。”
他懂市场,懂商业,但也以创作者自居。陈思诚向往的状态是雅俗共赏,既能在商业上有所建树,也能保持个人表达,既能收获普通观众的追捧,也能得到精英分子的认同。
“雅俗共赏的大众经典,是我文学阅读的起步,包括后来我偏爱的电影与IMDb影迷经典榜单也非常一致,包括我编剧、导演、监制的电影,也一直在追求这种艺术风格与方向。”陈思诚说
他确实是这么做的。
他像他的偶像库布里克那样,一直在尝试不同的类型,从爱情拍到悬疑、奇幻,如今又拍了谍战,陈思诚觉得《解密》是“国产电影没有过的风格”。
他也像自己希望的那样,在每部作品中都保有个人表达,关于他的青春、爱情、父亲、对世界的看法。
在陈思诚看来,观众对他有着诸多误解,总是不能理解他的表达。
《北京爱情故事》豆瓣6.1分,有观众觉得情节突兀、台词无趣。
陈思诚很受伤,他说:“我没想讲故事,我是拿它当诺兰电影去拍的,我当时自恃多高啊,用空间讲了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从一个起点走了一圈又回到起点,因为现实人生就是这样,要从戏剧结构上去写人生。我觉得这个想法太牛了,可是大家都没看明白,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可我还能怎么办?只能下次拍得更好。”
《唐人街探案3》豆瓣5.3分,有观众觉得它厌女、低俗、粗糙,失去了前两部的推理元素。但陈思诚觉得,可能是自己步子迈得太大了,观众还停留在前两部《唐探》时期。
“他们最后没有了解到《唐探3》这部核心要表达的意思,尤其是很年轻的观众,包括战争遗孤的这个议题,反战的议题,包括为什么用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我花了重金买这首歌,其实很多观众并没有理解那个意思。”
《外太空的莫扎特》豆瓣4.3分,有观众觉得它低俗、低幼、缺乏童心。
而在陈思诚眼中,这部电影源于他个人对代际关系的体会,“我跟我父亲的关系曾经困扰了我很久,我想用这样的一部电影把它展现出来,其实我们每一个创作者都是在用作品同自己和解。”
往深了说,陈思诚还觉得《外太空的莫扎特》是反父权的,电影折射了他对儒家文化下父权的思考。
误解还在持续。
03 撕扯
产品经理的思维和创作者的自我认知,一直在撕扯着陈思诚。
过去,通常是商人的那一面占上风——他总有些想表达的东西,但都得让位于类型满足与商业元素。
和诺兰著名的《蝙蝠侠:黑暗骑士》类似,陈思诚在《唐人街探案3》里也为主角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染谷将太饰演死刑犯村田昭,逼迫秦风二选一,杀掉自己救下无辜的小林,还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干净,对小林见死不救?
不同的是,《黑暗骑士》里的道德困境,真实体现了人性的恶与善,也确实对蝙蝠侠产生了深刻影响,导致他成为真正的黑暗骑士。
而陈思诚留了一手。秦风既没有亲手杀死村田昭,还站着把小林救了。主角真黑化怎么能符合春节档的合家欢喜剧氛围呢?
无论是秦风面临的道德困境,还是凶手所谓战后遗孤的身份设定,看似拷问人性、反战,但那不是表达,只是一个造型,一种让产品变得更有卖相的包装。
或许就像陈思诚自己说的,“对于商业的认知和嗅觉,我骨子里就有,我摘不掉。”
做过演员的陈思诚,一直觉得那是很被动的职业,有时候虽然不喜欢剧本,但钱给得多,就得去,因为要生活。“你知道我又做不到完全艺术家那种,不好我就不接,那我饿死吗?”
《解密》里的陈思诚,终于靠近了那个想当艺术家的自己。
一次公开论坛上,陈思诚说选择这本小说的原因之一,是里面有很多关于梦的诠释,可以通过梦境展示他的电影美学。
为了展现自己的电影美学,陈思诚花了很多钱。
据摄影师曹郁透露,电影用了全世界只有66台的ALEXA65 IMAX摄影机,可以达到65毫米胶片的效果,只租不卖,租金大概二百多万。陈思诚还斥巨资买下披头士歌曲的版权,电影配音是在奥地利维也纳现场录制的。
由于棚拍能够更好地控制灯光,电影中的重要地标红沙滩,是在5000平方米大棚里搭建的场景,几十吨沙子都是真的。
陈思诚还提到,《解密》最初版的剧本过于类型化,外国编剧没有理解原著内核。过去专注类型创作的陈思诚,往后退了一步,他想要表达,关于家国命运,也关于大时代对个体的影响。
某场戏拍完后,陈思诚坐在监视器后面,兴奋地说:“《解密》是怎么样的一部电影,太疯狂了。”
陈思诚将《解密》定义为“全新的类型”、“国产电影没有过的风格”。他说这部电影承载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我很明确这次自己要拍什么,就是现在提炼出来并在电影里强调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密码,这一生就是解密的过程。”
上映之后,《解密》豆瓣开分6.9,如今已经降到了6.6分,或许还会继续下降。
在很多观众看来,它和陈思诚过往众多作品一样,有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心灵捕手》+《美丽心灵》+《模仿游戏》+《奥本海默》+《盗梦空间》”。
《解密》没能为陈思诚证明更多。
他花了很多钱,燃烧了自己的创作热情,收获了5天2亿的票房成绩。诺兰拍《奥本海默》,全球票房9.75亿美元。
陈思诚的文学启蒙来自金庸。他当年很喜欢楚留香,模仿金庸笔法写了《流芳百世》,后来无疾而终。
“(我)发现武侠小说不是谁都能写的。”陈思诚说。
或许,大师也不是谁都能做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密码,有些人的密码是产品经理。 内容举报
-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