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 张晰)国内首部聚焦临终关怀题材的纪录电影《最后的,最初的》,已于5月21日全国公映。该片讲述了广州几位临终关怀志愿者的故事。随着影片的公映,我们被带入了一个关于生命、陪伴与告别的深情世界。
电影海报
生命之舞中的温暖相伴
7年前,导演罗率接触到广州的临终关怀志愿者群体,并有了拍摄聚焦临终关怀题材纪录电影的想法,于是她加入志愿者队伍,从观摩义工到陪伴义工,深入了解这个群体,之后用了6年的时间拍摄和制作了这部纪录电影。
罗率导演表示,死亡这个话题,是大多数人都忌讳谈论的,但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这个生命终局,身边的亲人、朋友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面对死亡,常常留下终生遗憾。“如果这部影片能够让大家开始思考关于死亡的问题,并逐渐懂得陪伴和告别,是影片所有主创的共同初衷。其实,在整个过程中,我感受到的,是志愿者和临终者的双向陪伴,共同的成长。”
在整个影片拍摄的过程中,罗率看到了很多志愿者有的是因为自身有一些遗憾,有的是因为对死亡的未知,希望了解它,能与它达成和解,所以他们选择加入到志愿者队伍。“这种陪伴的意义不仅仅是学会了怎样面对死亡以及陪伴临终者,更大的意义是懂得怎么样去陪伴身边的人。真正了解陪伴,才会更好的告别。”
制片人徐筱也坦言,这部影片导演呈现出来的整体感觉是温柔的、克制的情感,不卖惨,不搞话题,用真实的镜头和质朴的情感告诉大家,面对生死话题,是允许“脆弱”存在的,去流泪、去表达、去宣泄,情感需要倾泻的出口,陪伴需要倾听和交流。让徐筱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网友写下对影片的观后感,“临终者像一座座崩塌的博物馆,带着独属他们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故事,静静等候那些稀少的来客。”
告别之际的灵魂共舞
临终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往往面临着孤独、恐惧和不安。而志愿者们的出现,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他们。志愿者们在精神上给予了临终者巨大的支持。陪伴,成为了他们之间最珍贵的情感纽带。
本片主人公之一的匡胜利告诉记者,除了影片中呈现的以外,他们还陪伴过青少年和一些被遗弃的或者患有脑瘫的儿童,“有些孩子可能没有办法流利的沟通,但是在陪伴过程,他们能感受到有人关心和爱护,所以会流露出非常纯真的笑容。有些孩子可能会有病痛折磨或者思想上的消极,但是通过陪伴和疏解,可以让他们情绪上更平静。”匡胜利说道,“人与人的沟通和陪伴有很多种方式,重要的是能感受到陪伴的力量。对于临终者及家属来说,需要平等地去沟通和交流,他们不想被‘标签化’,不想被怜悯。最重要的是把他们当成朋友和家人,我们许多志愿者在陪伴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临终者给予更多的关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种治愈。”
冯雪霞作为临终关怀志愿者8年间,陪伴了无数临终者。在影片中,冯雪霞和陈伯的片段和故事打动了很多人。她经常像女儿一样,握着陈伯的手,聊一些家常。冯雪霞表示,在刚开始陪伴时,其实也会遭遇很复杂的情感冲击,但随着陪伴过程越来越长,志愿者们也收获了很多爱与陪伴的力量,也更懂得陪伴的意义,尤其对自己身边的人。其实,陪伴者和临终者之间是双向的给予和成长。
匡胜利表示,虽然临终关怀是一个小众的话题和事业,但其中蕴含的能量是巨大的。在陪伴的过程中,无论是临终关怀对象还是志愿者本人,都能够在面对生死话题时更加坦然。匡胜利希望通过电影和线下活动等多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临终关怀事业,走进这个充满爱与力量的世界。
电影海报
关于生命的爱和思考
影片中,匡胜利、许满秀、江文勇、冯雪霞以及更多没有出现名字的志愿者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陪伴临终者体面祥和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陪伴者”和“临终者”互相陪伴、双向成长,最终完成与生命及死亡的和解。
除了陪伴与告别,电影中还展现了生命的多重情感元素。无论是临终者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互动,还是志愿者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都让观众感受到了亲情的深沉与伟大。志愿者们之间的友情也是电影中的一大亮点。他们彼此支持、鼓励,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这种真挚的友情让观众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温暖。
《最后的,最初的》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临终关怀的纪录电影,更是一部关于生命意义与色彩的深度探讨。影片并没有过分渲染生命的沉重与悲伤,而是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深刻的情感,引导观众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它让我们体会到生命之舞中的温暖与关爱,也让我们感受到告别之际的洒脱和坦然。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平实间情感之流的浇灌,更是一次关于生命之舞中陪伴与告别的深度思考。 内容举报
-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