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至6月15日,2025年西双版纳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38名学员,分两个小组在勐腊县勐腊镇曼旦村委会曼旦村小组、南浪村小组开展为期14天的社会实践锻炼。他们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同学、共商共议,在基层沃土中深扎信仰之根、锤炼实干之能,以青春担当书写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初夏时节,走进勐腊县曼旦村,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平坦村道直通家家户户,庭院窗明几净,农家小院别致温馨,浓郁的乡土韵味令人沉醉。村民们质朴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处处展现着乡村振兴带来的勃勃生机。
中青班一二组学员走进勐腊镇曼旦村民小组,开展为期14天的实践锻炼活动,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
精筑绿美廊道,厚植生态底蕴。学员们深度融合傣族村落风情与热带雨林生态特色,精心编制《曼旦村主干道绿化美化实施方案》。选用凤凰木、三角梅、菊花、栀子花等本土植物,匠心打造“花带+绿篱+景观节点”的立体生态廊道,致力于实现“春有繁花、夏有绿荫、秋有佳景、冬有苍翠”的四季美景。同时,积极组织村民开展“绿化补植、美化提升、亮化增色、净化整治、规范管理”行动,补植花卉苗木1700株,铺设草坪50平方米。中青班学员以身作则,发扬“三不怕”精神,对进村主道路5户房前屋后的杂物、杂草进行集中清理,拆除3间临时鸡圈,清理水沟1.5千米,清理村内、主干道杂草1千米全力提升乡村“颜值”,营造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
借鉴创新“小三园”,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学员们充分学习“小三园”建设经验,精心挑选10户作为改造提升示范点。积极协调水泥30吨、砂石25方、红砖1.7万块等。在建设过程中,大家从物资协调、方案设计,到拌石浆、铺路、插砖,全程参与,解锁了诸多“新技能”,也收获了趣味十足的新称呼。通过不懈努力,打造出“同心圆”“连心路”“实干图”等极具乡村特色的“小三园”。在此过程中,注重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充分激发群众自治活力,推动群众思想从“要我整治”向“我要整治”转变,形成“环境连着你我他,美好环境靠大家”的良好氛围,构建起美丽环境共治、共建、共维护的新格局。
播撒绿色希望,凝聚振兴合力。学员们立足乡村实际,锚定乡村绿化与振兴协同发展目标,积极传播绿美生态建设理念,把握植绿黄金时期,引领群众投身绿化行动。协调800余株果苗、绿植,因地制宜栽种特色果树,让乡村绿化的热情深入人心。夜晚,学员们走进村民家中,与群众谈心交流,共商“绿色发展”大计,不断增强群众爱绿护绿意识,助力打造“美丽庭院”“绿色家园”。此外,还帮助制定《曼旦新村规十条》,编制标准化讲解词,培训20名“傣汉双语讲解员”,开展现场教学演练,为乡村发展注入文化活力。
我们来看看学员感悟吧~
学员依光滴:在曼旦村与村民“三同”实践中,我深切体悟到:唯有扎根泥土,方能听见真实声音;共建“小三园”示范户更让我明白,“商量”是凝聚民心的钥匙——村民从观望到参与,方寸之地焕发新生。立足村情、尊重民意,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久久为功之韧劲,方能绘就乡村振兴之蓝图。
学员郭永强:在中青班赴乡村开展社会实践的这段日子里,我真切感受到基层工作的艰辛与不易。通过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不仅亲眼见证了脱贫攻坚的壮阔成果,更触摸到了乡村振兴跳动的脉搏。这段经历既是思想的洗礼,也是能力的淬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艰苦奋斗中践行初心使命。
学员杨睿云:在此次深入村寨的社会实践中,我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了解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体会到基层工作的复杂与艰辛,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民服务情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来,我将把这份“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的收获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强大动力,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使命担当。
学员玉香扁:为期14天的社会实践虽短却又是万分宝贵的经历,走访农户时,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动容;参与产业调研中,乡村发展的潜力令我振奋。脚下沾满的泥土,是最生动的成长印记;心中怀揣的热忱,是前行的力量。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沉得下心、弯得下腰的务实姿态,扎根基层土壤,守护群众期待。 内容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