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名特产丨庄里合儿饼

合儿饼即本成熟的柿子经过削皮、挂晾、挂霜之后形成的柿饼,将两个并蒂相对合在一起而得名。产于陕西富平县庄里的合儿饼,以加工精细,肉质柔软,红亮透明,柿霜白厚,味香醇厚,甘甜如蜜,营养丰富,经久不变,成为陕西畅销国内外的传统土特名产之一。

庄里“合儿饼”,源于明代,以当地所产的优质尖柿为原料加工而成。工艺精细,历史悠久,味道甜美,泡在开水中易溶无渣。明代已列入宫廷食品,年年纳贡,是驰名全国的名贵传统食品。

富平县盛产柿子,是全国有名的“柿子之乡”。所产柿子品种多样,质量优良。庄里一带盛产尖柿,有升底尖柿和辣角尖柿两个品系。这种尖柿, 果大圆锥形,平均果重140克,个头均匀,好旋皮,果肉致密,浆汁多,含糖量高达18%以上。果肉维管束与柿蒂连接紧密,不易脱落,利于悬挂晒干,是制作 柿饼的优良柿种。

“七月桃,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霜降前后,富平柿子产区的村子里,树上挂着鲜柿,像盏盏灯笼;家家门前堆晾着的柿子,如火焰山;院落的屋檐下,挂满了一串串晾晒的柿饼,如金生辉,到处红艳艳的一片,真是“色胜金衣美,甘逾玉液清”。“千枝联缀锦, 十里灿明霞”。再加上凌霜变得深红的柿叶,层林尽染,明光耀眼。

庄里柿饼的加工方法十分考究。按照柿农的习惯,制作时分刮皮(旋皮)、晒饼、捏饼、潮霜、贮存5道工序。摘下来的柿子,先选择色泽发红而未软之柿,用特制的“柿刮子”旋去柿皮,要求薄而净。然后以绳串挂上架,充分晾晒十数天,使之收缩,使皮变色发硬,脱水40%左右。再经过三次捏饼,使果中水分向外渗透,果肉致密而柔软,果中硬块消失。

第一次轻轻捏动若干下,使水分外渗;过4~5天,第二次捏饼,将果肉中的硬块捏完消失;再过 3~4天,行第三次捏饼,捏断果心,结合整形。经过晒、捏后的柿饼,成为酱红色、软硬适度时,收集堆放在一起,高约30~40厘米,用席盖好,使其发热出汗。经3~5天,待果中糖分随水分渗出,放通风处吹干,析出白色粉状结晶,即为柿霜。这道工序就是潮霜。最后,将出霜柿饼,去掉果梗,再次整形,排放容器内,封闭贮存,随售随取,随食随取,两个合一,以示成双成对的吉祥之意。

“金桂飘香柿子红,霜降采摘正秋风,润肺宁咳称佳品,健脾统摄诚良种,常人但羡甘涩味,岂知花蒂救治功,最应叶片烹茶饮,他年喜添鹤龄翁”。这首“柿颂”道出了柿子能润肺宁咳、健脾养胃、使人延年益寿之功效。庄里“合儿饼”,营养丰富,用途广泛,还有食疗作用。

柿饼表面的白霜,称为柿霜,含有甘醇露、蔗糖、葡萄糖和果精,可治咽喉干疼,口舌生疮,气管炎等症;柿霜制成的霜糖,更是食药两用的佳品。庄里“合儿饼”食之壮筋骨,健身心,有益新陈代谢,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是促进少儿发育,老人延年 益寿的最佳果品。

柿树一年种植,百年收益,史称“铁杆庄稼”、“木本粮食”,这大概是十年九旱的富平最爱栽柿树的原因。富平人永远不会忘记,历史上的大灾之年,人们就是靠柿花、柿皮、柿糠、柿蒂、柿果、柿饼赖以活命的。那时,人们亲切地称柿树为“救命树”。新中国成立后;柿树对开发山区,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治理黄土高原,繁荣富平经济,支援国家建设,更立下了汗马功劳。

柿子,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不怕艰苦,不怕困难,自强不息,它掏给人民的是一颗赤子之心,献出的是甜美的果实。庄里合儿饼已经成为一种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高档特色营养品,受到不同年龄人群的喜爱。已经远销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

文/张军良 图/大美富平 内容举报

协会声明:本文转自官方媒体或协会发布(除网友投稿)。链接:https://www.fpgynews.com/2673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