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名曰“市内免税店”的店正在大扩容!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通知》,若13家外汇商品免税店能够到期顺利转型、8个城市顺利设立,那么,市内免税店数量将从持续了多年的个位数一举增至27家。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就是八个新设立市内免税店的城市之一。这意味着,这类新店很快将出现在西安街头。
市内免税店快速扩容背后的考量是什么?市内免税店之于西安又意味着什么?在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需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是市内免税店?
1
市内免税店,是免税店的一种类型
财政部官网相关资料显示,免税店,是设立在对外开放的机场、港口、车站和陆路边境口岸,以及在出境飞机、火车、轮船上和市内特定区域,向出境、进境旅客等特定人群销售免税商品的商店。我国免税店的类型主要包括口岸出境免税店、口岸进境免税店、海南离岛免税店、市内免税店和运输工具免税店,还包括外汇商品免税店、外交人员免税店和供船免税店。
显然,市内免税店,是免税店的一种类型。
1979年,为促进我国入境旅游事业发展,原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向国务院上报开办免税品销售业务,这标志着中国免税业诞生。1983年-1984年,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和中国免税品公司先后成立,成为中国最早的两家免税品专营企业,主要满足公派出国和对外劳务派遣人员的外汇购物需求。
1990年,为配合北京亚运会召开以及更好地服务来华的外国游客,由中国免税品公司发展而来的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开立了国内首家离境市内免税店。
1999年,国务院又批准中免集团在上海、大连、青岛、厦门4个城市开设市内免税店。再加上后来批准的三亚,逐步形成了国内现有的6家市内免税店格局。
从1家到6家,市内免税店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渐构建起了整体性的基础性框架和政策体系。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经济日报分析指出,“免税经济”正日益受到关注,作为促进消费“组合拳”的措施一,免税消费有望迎
近日,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自2024年10月1日起,按照《市内免税店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市内免税店管理工作,促进市内免税店健康有序发展。
根据《通知》,现由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的北京、上海、青岛、大连、厦门、三亚等6家市内免税店,自《通知》施行之日起适用《办法》;现由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经营的北京、上海、青岛、大连、南京、重庆、合肥、南昌、昆明、杭州、郑州、哈尔滨等12家外汇商品免税店,以及现由中国港中旅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经营的哈尔滨外汇商品免税店,自《通知》施行之日起3个月内转型为市内免税店,经海关验收合格后开始营业。同时,在广州成都、深圳、天津、武汉、西安、长沙和福州等8个城市,各设立1家市内免税店。
换句话说,除了现有的6家市内免税店,若13家外汇商品免税店能够到期顺利转型、8个城市顺利设立,那么,我国市内免税店将从现有6家扩容至27家。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通知》,13家外汇商品免税店转型为市内免税店后,未来将不再设立新的外汇商品免税店。
总体上看,中国的免税店主要是以机场及口岸的免税店和离岛免税店为主,市内免税店环节则相对薄弱,而今,在外汇商品免税转型为市内免税店的政策导向之下,做大做强市内免税店的意图十分明显。市内免税店也突破了原有的地理分布格局,进而像内陆大城市挺进,在中国版图的东南西北中呈现出多点发力、全面开花之势。
2
市内免税店并不是在服务于每一个普通市民
现有的6家市内免税店,以及13即转的汇品内免税店的确都是建在“市内”,但市内免税店并不是在服务于每一个普通市民。
即将于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市内免税店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市内免税店”给出了诸多的界定和阐释。
市内免税店,是指经国务院批准,按规定设立在市内,向即将出境的旅客销售免税商品的商店。市内免税店应当在口岸出境隔离区内设立免税商品提货点。免税商品提货点不得设立在口岸进境隔离区内。
市内免税店的销售对象为即将于60日内搭乘航空运输工具或国际邮轮出境的旅客(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籍旅客)。旅客应当在免税商品提货点提取市内免税店所购免税商品,并一次性携带出境,不允许旅客在市内免税店购买或预订后,寄存在口岸并于进境时提货。
市内免税店主要销售食品、服装服饰、箱包、鞋帽、母婴用品、首饰和工艺品、子品、化产、酒便于带的费。
税品经营范围,严格限于海关核定的种类和品种。鼓励市内免税店销售国货“潮品”,将具有自主品牌、有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产品纳入经营范围。
与此同时,旅客在市内免税店购物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持出入境有效证件,并已购买出境机票或国际邮轮船票。其中出入境有效证件指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二)由旅客本人凭购物凭证、出入境有效证件在免税2商品提货点提取免税商品。(三)在即将离境口岸所属城市的市内免税店购物。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国际消费中心已经成为中心城市资源聚集、消费凝聚、对外服务的直接体现。公开报道显示,广州之前就打算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快发口岸免店,探设立市免税店引入国品牌扣店从个意上,立市内免税店,对于西安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无疑是一个利好。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市内免税店作为承接海外消费回流的最有效方式,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免税政策的放宽,市内免税市场将在购买额度、经营种类、购买资格等方面迎来质的提升。目前我国的市内免税店规模较小,尚处于萌芽阶段,发展空间可观,推动市内免税运营商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到中国进行消费。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市内免税店在空间布局、体量、商品品类等方面都优于机场免税店。此外,市内免税店在选址上有更大的灵活性,由于其土地稀缺性远低于机场,因此租金等运营成本较低。这位业内人士也认为,参照日本、韩国的市内免税店发展过程,其特点是都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消费标签,如韩妆、动漫等,而中国的免税消费也需要这样的标签来占领并强化全球消费者的印象。做强做大中国品牌、擦亮中国名片,同样是增强消费发展综合能力的举措之一,向外传递中国文化也将是中国品牌的使命和方向。从这个角度来看,鼓励市内免税店销售国货“潮品”,发展中国特色免税店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引导消费回流,更是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有力举措。
3
市内免税店将继续增强西安旅游的流量效应
《陕西省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西安市内免税店开业,对标韩国、日本等国市内免税店发展经验实施高标准经营,设置国际品牌商品、陕西特色商品等多元商品陈设柜台,推动市内购买与机场提货等购物流程衔接。增加离境退税商密度,优化离境退税流程与服务。
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表示,设立市内免税店,是西安国际化程度的重要体现,对于西安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有着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张燕提出,旅游与消费二者相辅相成。当前我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外籍游客来华旅游的便利度越来越高,在西安设立市内免税店,能够有效带动外国游客及离境人员的消费,充分发挥旅游对消费的带动作用,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
“相比过去只在机场开设免税店,市内免税店能够为出境旅客提供更多消费便利,简化购物流程,延长购物时间、增加购物体量。”张燕表示,消费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于游客而言,购物消费相比旅行中的吃住行消费往往占据更高比例。完善城市配套、丰富游客购物场景,对于拉动西安旅游经的增长将带来重要利好。
西安已成为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截至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有360余条航线连接国内外230多个城市。张燕指出,当前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逐渐从内陆省份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也使得出入境旅客加速向西安聚集。张燕表示,随着西安跨境直航的不断开通,西安已经成为周围省市尤其是西北五省份旅客离境的中转枢纽,如今市内免税店的设立,无疑将加深这一效果。“从长远来看,市内免税店将继续增强西安旅游的流量效应,加速西安与西北其他省份间的旅游交往,提升旅游附加值。”
公开报道显示,截至今年8月22日,陕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今年共查验出入境人员83万多人次,6.7万多名外籍旅客经西安口岸入境经商旅游、探亲求学、访问交流。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持牌的免税业经营企业共计10家,分别是中国中免、日上、海免、海发控、海旅投珠免、免、中出、中侨、府井。其日上、海和中侨三牌照先被中免归旗,海旅和海发仅持有离岛免税牌照。在没有市内免税店的日子里,西安其实一直在等待机会。据公开报道,2020年,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中大国际签订战略合作意向备忘录,双方计划设立西安首个市内免税店项目。2022年又爆出中免集团、深免集团永安渠免税店项目签约落户西安高新区。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鹏 白仲夏 实习生 王欣悦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方正
原文链接:https://news.hsw.cn/system/2024/0828/1778919.shtml 内容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