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罗湖口岸,行李箱、巨大袋子和双肩包是最常见的存在之一。五月一个普通工作日下午,附近的烧腊、芝士蛋糕窗口总有人伫立排队,提着外卖的人络绎不绝。港铁入闸口,一位女生拖着推车、盯着手机,神色急切,快速走向电梯,推车上的袋子又大又满,敞口处露出的是大小不一的外卖。
过去几年,跨境电商和免税店日渐成熟,让传统香港代购的价格优势几乎不再存在,不少“港代”纷纷转行。2023年初两地恢复全面通关后,“北上消费”火爆,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数据,2023年香港居民约有5300万人次北上返回内地,访港中国内地旅客约2650万人次,北上的旅客比南下的旅客多2680万人次。
内地商品物美价廉,服务周到,不少香港居民到深圳消费,再拿着从盒马、山姆采购的食物、日用品返港。在大量需求下,一些人做起了“反向代购”,这更像一场横跨两岸的“长途外卖”:除了鲜花、蔬菜之外,代购们甚至能买烧烤、奶茶、酸菜鱼、冰糖葫芦等等。
每天下午2点到6点,采购打包完毕,他们开启一天的跑腿工作,从罗湖、福田、莲塘等各个口岸过关,涌入港铁,沿着地铁线带着商品等在闸口内,直到夜幕降临才能分发完,再拉着空荡荡的行李箱返深。
游走其中的代购里,一些人之前是资深“港代”顺势转向,也有深港通勤的打工人和学生兼职;还有被裁后的失业中年人,寻找工作机会的宝妈。
以下是深港“反向代购”的讲述:
23岁应届毕业生
“人跟人之间能够连接的也有美食”
我们固定人员是3个,新招了两个长期的跑腿,其他的都是短期的或者兼职。我们现在尽量找香港身份证的跑腿,因为你如果不是香港(身份证),其实在法律上是不太允许的。(注:香港身份证分为两类,分别为“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及“香港居民身份证”,凡是年满11岁或在香港逗留多于180天人士,必须于年满11岁后或抵港30天内登记领取身份证)
有的跑腿以前也是做运输,大学生兼职也有。他们跑一天280块到300多这样子,拿多拿少都是这个价格,如果比较远也会有相应小补贴。
我们有两个微信群,顾客是上班族或者宝妈,有时可能会点盒马或者山姆代购,有的可能只是单纯点外卖。
30元以下收20元跑腿费,100以上收(物品价格的)25%。我们按单算费的,比如你点了蛙来哒和老碗会,那就是两单。目前我们像荃湾线、屯马线(这类)偏远地区的客户比较多,因为东铁线比较靠近内地,东铁线的客户可能会去选择一些更加便宜的团队。
配送分地铁交收、专送两种,专送一般都是400块起。如果需要送上门,可能会加些路费。跑腿小哥上第一个站点开始,我们就能比较准确预估时间点,会把时间表发到群里面。
有的客户会让菲佣过来帮忙取东西,我们很难跟菲佣沟通,只能看(客户对菲佣的)形容,看一下什么衣服,拿客户的头像跟她对一下人。
做下来之后觉得不容易。比如打包,先挑需要去保鲜的,拿出来把冰袋放进去再封,再拿袋子包起来,然后标记——听着流程简单,其实花了几分钟在这一个外卖上。如果都这样子包,时间一下子就上去了。
代购工作室外卖架上摆放着当天配送的外卖。讲述者供图
有段时间我自己做客服,从中午11点到半夜11点都不停。有的客户没有美团,你要帮他下单,然后下午就开始配送,等到晚上8点多9点之后,就会有人开始问第二天的东西,基本上没有休息。
这个团队的创始人是我姐,她之前是HR。去年3月左右,她有一次去香港,看到很多香港人都带食物过香港,所以就开始做“反代”。那个时候各个口岸刚刚通关,香港一些居民可能很久没回来过深圳了。
去年7月我刚刚从广州的一所大学毕业,我是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在香港出生,但其实拿到身份证之后就来深圳这边生活,我和我姐以前是跨境学童,上学时身份认同感比较低。
比如我香港的同学,他出生、生活在香港,对香港十分了解,但我生活在深圳,上学需要去接触香港,就变得比较矛盾。我们两边都不熟悉——既不是深圳本地人,又不是所谓的香港本地人。现在才变得稍微好一点,生活、工作都在深圳这边。
在跨境学童期间,特别流行香港代购,比如化妆品、香港的药品,那时根本没想过有一天内地这边反向带过去香港。
我觉得也是因为我们生活经历跟别人不一样,有这样的商业触达。我之前在香港兼职,接触过香港的外卖服务,用的比较多的是foodpanda、步兵,配送费非常高,15港币起。(注:由于香港不允许电动自行车上路,外卖小哥主要分为步行的步兵、骑自行车的单车手、骑摩托车的车手)
去年8月份可能就到了瓶颈期。那时(越来越多的反向代购出现),压力特别大,我们调整了策略:因为一开始只有东铁线和屯马线,这些其他跑腿代购也在做,一定要整个港铁路线图都能覆盖到;还有一些饮料店没有封口,我们会加个胶带封口;我们还租了一个工作室,之前选择在福田口岸外卖架让深圳的跑腿员统一接收外卖,但后面人太多了,人家坐的地方可能都放了外卖,就不让我们在那边接收了,还有天气,比如下雨很不方便。
(做“反向代购”)能让更多香港人接触到内地美食,有一种满足感。有一些品牌,香港应该吃不太到,能够让他们接触我觉得也是挺新鲜的。
我有些同学留在香港发展,有一次我在顾客群里面居然碰到了同学。现在已经有很多内地美食进军到了香港,我觉得人跟人之间能连接的也有美食这个桥梁。
34岁资深“港代”
“香港顾客时间观念很重,很少讲价”
去年7月,我偶然看到反向代购,我去过很多次香港,他们吃广东菜比较多,我没想到他们会对辣的东西感兴趣。我们是多赚100算100,说好每天过港,一般没有急事不会放假。
东铁线是最多(人点)的,因为罗湖口岸去东铁线最方便,没加费用,而且粉岭到沙田到大围这一块新界区域靠近深圳,买的人更多,他们经常去深圳,也想念这个味道。
不能说一点点单就不送,有个顾客第一次就点一杯奶茶,我说你不划算,他说没关系,我想试一试。第一他对你不信任,第二他也没试过,但是现在算起来一年多了,他最少消费几千块钱了,越点越多。
我做了大概有一年了,最少碰到有五百个人吧,处成朋友的也有,老死不相往来的也有。比如人家要你带烟带酒去香港,根本就带不了,那就实话实说,不接就行。
有次刚好我有事没去,有个顾客说下单,发给我看是哪些东西,我就多嘴说了一句“点三个小的鱼,你为什么不点一个大的(因为大的鱼算起来更划算)”,就这样吃了个差评,他以为我嫌东西太少没去。
香港人基本上都很大方,看你做得好,基本都会给小费,还给饮料喝,毕竟送这么远。有人看到你过节还在送还会发红包。
我高中毕业就来广东了,去工地、去工厂都做过,2012年开始做香港代购,有段时间港代很火,应该2014年、2015年,一年十来二十万能赚得到,当时,我在龙华富士康打工时才3500块一个月,还要加班。
一位代购在闸口内送外卖。讲述者供图
我之前也反感有些香港人好像“爱搭不理”的样子,但后来了解人家说话其实就这样。在香港,有店铺贴“问路一次十块钱”,没贴前很多游客都来问路,房租在尖沙咀一个店铺(每月)最少十多万港币,换我我也不会理你。
(以前做港代)淘宝卖货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冲销量,奶粉只要拿得到货就卖得出去。现在很多电商转型做直播,需要大量资金去搞,不是一个小店铺可以撑得起来的。2020疫情第一年的时候还可以维持生计,第二年更严重了;后来把最后一批货处理完,疫情都快结束了,也亏了钱。
2023年通关了,我去了解行情,以前香港的奶粉是很便宜的,从药房买过来,然后给别人代工费还有得赚,但现在比去海南免税店买还要贵,完全没法做。
香港代购主要服务的是大陆人,“反向代购”主要服务的是香港人。工作节奏也不一样,现在烦的就是你要快速配送,以前的话就是想着没货怎么办。
内地人选择性比较多,他们会在淘宝上货比三家,香港人也会,但比较喜欢做熟。而且香港人很少讲价,因为香港比深圳节奏更快,没时间去讨价还价了。香港人时间观念很重,有的客户送迟到了,第二次他就不会点了,因为他觉得你浪费了他的时间。
38岁离职电商运营
“小时候香港是风向标,现在反过来”
我家里很多亲戚在香港,香港吃的、用的贵得离谱,周日去跟朋友吃个饭,没什么东西量又少,味道不行,服务态度很差。人均200(元),去深圳“吃到吐”。所以他们会来深圳消费,也有很多人需要反向代购。
周六周日,亲戚会去惠州钓鱼,然后深圳吃饭。香港人过惠州玩的一大堆,惠州房子大部分是香港人买,(香港)住的环境太压抑了。
接触的人多了,发觉香港年轻人也比较迷茫,大多想着有条件就往外跑。香港很多东西还是很落后的,有些我们这边热度过去了,香港开始流行。我有个表哥开公司做外贸,经常让我帮他在这边找产品,比如之前他让我找自发热马甲,都早几年的产品了,他们说很火,香港很多独立购物平台卖得很好。
现在生活中的创新,是大陆很多,香港跟风,反过来了。我还记得小的时候,香港是风向标:穿的衣服,吃的零食,用的药,流行的文化,都香港的,那边走在潮流线上。我小时候就喜欢香港亲戚回来,嘉顿饼干、元朗蛋卷、蓝罐曲奇、岀奇蛋、大班冰皮,都是印象很深的牌子,都好吃。
以前上水,人山人海的代购,药、零食、数码产品、包和鞋、婴幼儿用品……现在少很多,一是代购赚不了多少,二是少人买了。
港岛线每天下班后的情况。讲述者供图
现在来深圳购物的年轻人大多陪父母来。(说到)去内地购物消费,我知道的香港年轻人都会反感,但他们拦不住别人。
我过年前就辞了工作,以前做电商运营,年纪大了在深圳生活成本高,小孩8岁,要读书,只能找岀路。因为经常过香港,4月份开始试水跑腿。
以前整天坐办公室,无效会议很多,繁杂的事也多,现在这样比较自由。最辛苦的一次那天暴雨,一个站给100元跑腿费,帮去香港医院取药,我正在附近吃饭,就接了。
到医院后拿药没经验,岀示了证件照片,医生给了张单,几乎都是英文,看不懂,这问那问的,才知道怎么支付和取药。取完药准备去餐厅,刚岀医院就下大暴雨,回不去了,我只能冒雨冲,鞋子袜子湿透了,急的。
未知物我不想接,比如曾经遇到一个客户说帮带个东西到香港,说得很含糊,不说明具体的,我怕是违禁品没敢接。昨天带个药过去,客户说了是药,但我一定要拆开看,她同意了我才接。
这边(深圳)带过去的药,有吃了护眼的,护牙齿的,可能看医生开药便宜吧。香港人很多过来就诊,香港做手术,公立的有免费的或很便宜,但要排期,我表弟之前(在香港)排个公立医院手术,要排3年,后面去台湾的私立医院做的。
接单客户里年纪不同,带的东西也不同。年轻人是带奶茶、周黑鸭、糕点比较多;年纪大的带花、文件、土特产,还有带菜的。接触香港人多,他们其实对我们这行挺友好的,交接过程中会说“辛苦晒”、“唔该晒”(十分感谢),之后还会在微信发信息感谢。
这个路子走得通,我想往大了创业,服务也是可以岀售的,只要有需求。
(文中讲述者为化名) 内容举报
-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