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在社交平台上以“北大的门卫制度,该改改了”为题发文,呼吁北大拆除闸机,对社会开放。在文章中,李植讲述了自己当天在进校门时跨越闸机、被保安追逐,并利用长跑特长甩掉保安的小故事。
李植的“事迹”很快引起关注和热议,网友称他为“跨栏教授”。李植称自己“大受鼓舞”,于是很快跟进多篇文章,认真讨论了大学为何要打开大门。
关于高校开放的讨论,在今年已经发生了至少三轮。这一次,北大做出了调整——12月20日,李植在社交平台更新了动态:“据树洞中未经证实的消息,从北京大学出校门已经不用再刷脸了,闸机会自动打开。入校方面,从昨天起取消了驾车入校时的刷脸程序。”多名学生在评论区证实,出校门已不用再刷脸。
李植认为“大学自由出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言行一致,在进校园时,想了各种办法绕过门卫的检查。尾随他人、跨越闸机、开车、让出租车把自己顺进去等等,在最新的发帖中,他听从网友的建议,准备打印北大校长龚旗煌的高清大头照,测试一下能否顺利刷脸进校。
李植发文后,有学生在留言中表示,北大不能不设置入门检查,彻底放开会让食堂更加拥挤,让学生的人身安全无法保障。这是高校开放问题中一个争论的焦点:开放带来的安全隐患如何解决?李植认为,开放是原则,开放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校方提高管理水平来应对。
雪后的北京大学西门。 新华社资料图
从不遵守门卫制度的北大教师
在李植的讲述中,北大曾经是完全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从2008年北大实施进门查证件制度时,他就开始了一场长达15年的漫长的对抗:最初是不出示工作证,但配合问话和调查;这几年安装了人脸识别的闸机后,他拒绝授权北大使用个人信息,于是总在进门时被保安拦下。
李植记得,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大开始实施进门查证件的制度,但门口还没有闸机和人脸识别设备。所以有证件的师生和家属,在进门的时候晃一下手中的工作证、学生证或家属证,就可以顺利通行,保安很少过问。
尽管并不麻烦,李植当时也选择了拒绝查证新规,于是和门口保安出现过多次摩擦。“我一般都配合调查(只是不出示工作证),也愿意恭候警察前来问话,所以保安们逐渐就知道有我这号人,这么多年了一般都放行。”李植在文章中记述。
直到2018年北大校门口安装了闸机,李植仍继续拒绝新的入校制度,为了不直接跨越闸机,他只好开始向保安出示工作证。但这时,保安看到工作证也不会直接开门,仍要将工作证信息录入手持电子设备,确认无误后才放行。
“我不愿意站在闸机前耽误这些时间,哪怕只有几十秒钟——本来进出学校的人就很多,这种消耗是浪费。我直接抬腿就进去了,然后迅速向前走,不与保安纠缠。”李植就在这段时间养成了“跨栏”的习惯。
今年12月的某一天,李植跨越闸机后,发现身后5米有保安快步走来,李植决定顺势开展一次短跑训练,他向保安挥了挥手,就开始快跑,没想到很快甩开了保安。后来,李植在大讲堂前的广场前等人时,被骑着自行车的保安发现,他出示工作证后,调配而来的巡逻队员就撤了。
除了和保安赛跑,李植还和保安进行过一次“拔河比赛”。 今年暑假,李植跨栏出门后,保安拽着他的背包不让他走,二人在门口上演了一场“拔河”,僵持两分钟不分胜负,后来李植返回校园,去保卫部投诉了门卫管理制度。
李植认为,进出门都要刷脸的制度,给北大师生造成很大不便,上下班高峰时,北大东门的闸机前常常排起长队,他十分不解,“这种刷脸出入校的闸机,什么时候拆除呢?”
李植在发布的文章中详述了和保安“赛跑”的过程。
关上的大门不愿打开,高校开放为何难?
今年年初,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全国各地陆续有高校宣布对公众开放。重新开放的高校,有的需要访客在线上提前预约,也有学校规定访客需扫码登记或刷身份证进入,少数高校则允许公众自由出入。
而从今年年初起,关于“大学校门何时打开”的讨论就在持续,有观点认为,大学精神里本身就自带开放的基因,不应与世隔绝,学校不该享受“封闭管理”带来的便利;也有人认为,为了保证师生正常、安全的学习生活秩序,大学应当“有限”开放。
许多教育领域专家、研究者和李植一样,认为高校开放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全世界各地的大学校园,大部分都是完全开放的……‘北大情况特殊’的解释没有说服力,如果说危险,现在全世界可能都找不到多少个比北京更安全的地方,但是北大却不敢开放。”李植在回复一位网友的质疑时这样说。
事实上,在疫情之前,关于大学校园是否要加设门禁就曾经被反复讨论。有的学校游客过多,发生了乱折花草、乱丢垃圾、随地小便等不文明行为,给校园环境带来负担;还出现了外来人员来食堂就餐导致食堂拥挤,学生吃饭受影响的现象。不少校园里也出现过校外人士造成的盗窃、偷窥事件,对校园内学生的人身和安全构成威胁。
面对校园开放带来的问题,学校不能消极地用封闭的办法来解决,这是不少专家学者的共同看法。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蒋建华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办法总比问题多,大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应该是直接把大门关上,而应该发挥自身智力优势,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开放水平。”
在李植帖子的评论区,不少北大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不少学生赞成门禁制度,认为严格的出入检查,给自己带来了安全感,他们建议,是否开放校园,应该事先在全校范围内征求意见。
一位网友认为,这类北大学生的心态属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不愿意跟普通人分享公共资源,因为这是他们的特权,是他们通过残酷的高考,厮杀赚来的特权。
李植则认为,这一代大学生从小就习惯了封闭的小学中学,他们的这种认知很自然延续到大学,现象本身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必须在大学阶段加以纠正。
在评论区,还有一位网友提到,香港大学有学生拿着校长的照片刷门禁成功,因此认为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并没有那么高。受此启发,在最新的发帖中,李植征集到了北大校长龚旗煌的高清大头照,打算找打印店打出来,再去校园的出入口试试能否刷脸成功。
南都记者多次尝试与李植联系采访,均无果。
对于李植拒绝刷脸入校的坚持,也有北大教授表示认可,这位教授对南都表示,高校对青年学子的人脸信息价值过于低估,尤其是985类高校,未来这些青年步入社会后,会成为社会中坚,他们的人脸信息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人才安全。
原文链接:https://www.sohu.com/a/745713608_161795?scm=1102.xchannel:501:100002.0.1.0~9010.8000.0.0.684&spm=smpc.channel_217.block3_77_O0F7zf_1_fd.3.17030795417727NnkjMe_503 内容举报
-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