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东延段广州新城停车场获得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授予的“绿色低碳轨道交通三星级”(以下简称“绿建三星”)预评价证书,停车场内的维修楼也被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授予“近零能耗建筑”认证,成为全国首个获得“绿建三星”“近零能耗”双认证的地铁建筑。此外,广花城际全线也荣获“绿建三星”预评价证书,这也是全国首条获得此项荣誉的轨道交通线路。
减轻环境负荷,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据介绍,三号线东延段广州新城停车场位于亚运大道以北,主要承担三号线配属车的停放、编组和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总用地面积约22.01公顷,停车场用地面积约15.27公顷,包括维修楼、派出所、运转楼等核心设施。
结合停车场用地南宽北窄、南北狭长的特点,在满足地铁运营需求及便捷性的前提下,广州地铁优化工艺布局,将停车列检库设置为双层,解决停车场用地受限问题。同时规划上盖物业开发,预留盖板结构柱网及塔楼核心筒空间,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停车场设计参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采用在屋面上设置绿色屋顶、对人行道和停车位等处进行透水铺装、绿化带设置下沉式绿地等措施,对排水系统、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等区域的雨水进行有效吸纳、蓄渗和缓释。停车场还设置雨水调蓄池,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用于绿化灌溉、冲洗路面等,实现对雨水循环利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以上。
维修楼聚焦节能,获“绿建三星+近零能耗”双认证
维修楼作为车辆基地内的标志性高层民用建筑,集综合办公维修、司乘休憩空间及后勤安保功能于一体,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地上十二层,地下一层。该楼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获得“绿建三星”和“近零能耗建筑”双认证。
“维修楼在设计阶段便充分考虑节能需求,优化建筑朝向与布局,最大化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需求。”广州地铁双碳办公室主任吴疆介绍,“维修楼采用高效low-e中空玻璃,具有优异的隔热效果和良好的透光性。同时,优化建筑自遮阳系统、合理控制各朝向窗墙比,有效降低夏季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
为了节省空调系统能耗,维修楼屋面设置了太阳能光伏板发电系统,将自然界的阳光转化为电能,同时也吸收太阳光辐射热能,降低顶层室内环境温度。楼内也引入高能效的多联机空调系统、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显著降低了建筑运行能耗水平,同时还设置了智能照明系统,实时监测室内光线强度、人员活动情况以及外部自然光的变化,智能调整照明输出,实现自然光与照明的动态互补,有效降低灯具能耗。
经专业机构评测,广州新城停车场项目建筑本体节能率达49.89%,可再生能源利用率41.91%,综合节能率高达71.92%,节能降碳效果处于国内同类建筑领先地位。此外,停车场对标近零碳建筑标准预留了零碳条件,后续在引入绿色电力后,将具备轨道交通首个零碳建筑的基础。
全国首条“站、场、线”全覆盖的绿色低碳轨道交通
广花城际是全国首条进行全线绿色低碳评价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了实现绿色低碳的设计目标,广花城际在线路规划、车站选址、列车节能降噪、机电装修的设计方案及设备材料选型上均全方位、系统地考虑了工程的绿色低碳和人性化设计,运用了预制拼装、机械法建造、轮轨综合减振降噪、装配式轨道、设备智能联控高效节能通风空调系统、自主运行供电系统、高效节能变压器、穗腾OS轨道交通一体化智慧平台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行业“站、场、线”全覆盖的绿色低碳的“三星”示范工程标杆。
其中,“供电自主运行系统”通过一体化设计,构建“一级管理、两级控制”的供电系统运控和运维架构体系。通过系统故障反应“全自主”的分级智能自愈、供电全场景覆盖的全自动运行、基于统一模型的计算与控制、基于图像识别的变电所无人巡检、真实设备数字化的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实现各系统的数据融合,创造数据价值,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及维护效率。
据悉,本次评价标识的依据是《绿色低碳轨道交通设计标准》T/CECS 1204-2022和《绿色低碳轨道交通评价标准》T/CECS 1236-2023。该标准为广州地铁集合国家绿建体系构建单位、知名院校、轨道交通设计咨询第一梯队、国际知名绿建咨询及供货服务单位联合编制,适用于地铁、市域及200km/h以下的城际铁路。
广州地铁表示,将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新线建设中全面应用《绿色低碳轨道交通设计标准》和《绿色低碳轨道交通评价标准》,通过项目的实施,提炼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打造“低碳广货”,助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 内容举报
- 海报